中國企業海外上市需做哪些财務準備? 點擊在線咨詢
随着中國經濟近幾年的崛起,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熱情不斷高漲。中海油、新浪、盛大、蒙牛乳業、平安保險、聯想等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4月8日,五糧液最大的經銷商之一的銀基集團正式在香港挂牌,集資總額達10.35億元,淨額9.275億元,公開發售部分中簽比率爲100%。
在海外上市的道路上,企業要通過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報表審計和内控審核,不少公司的海外上市失敗主要源于這些環節。那麽,對于緻力于海外上市的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來說,在财務上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呢?
備齊資料
海外上市前,在接受國際審計師審計的過程中,企業需要準備完整的财務報表,包括過去3個完整會計年度的資産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重組完成後最近1年的資産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審計報告的有效期爲6個月。
另外,根據上市的有關規定,一般要求公司提供上市後兩個年度的盈利預測報表,包括損益表、資産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公司必須依照過去的趨勢,按照業務類别、按月、按季或按照已簽訂的合同,分不同客戶和區域編制盈利預測報表。公司必須提供合理的基礎假設,在獨立财務顧問或審計師的指導、幫助下編制盈利預測報表。
公司管理層需要準備管理層分析報告,分業務類别或區域分析财務貢獻,與上一會計期間表現進行對比,包括收入增長率、毛利率、淨利率、淨資産收益率、現金流量等方面的對比分析。管理層還必須對公司未來的發展計劃、募集資金的使用和預計回報、公司的經營風險和應對措施等方面問題,回答金融管理局、國外證券交易所和投資者的提問。
在企業财務資料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有些企業利潤結構中主營業務收入所占比重過低,其他業務收入比重過高,利潤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不夠理想。有些企業非經常性損益占比過大,往往依靠一次性或偶發性的業務來維持盈利,如通過變賣或處置資産、投資股票或其他公司收益、政府補貼、資産出租等收入來扭虧爲盈。
對于有些經濟現象,比如企業上市前營業額激增、上市前業務經營記錄期内财務費用過少以及主要财務指标不合理或有重大波動等異常現象,如果公司對此不能給予合理的解釋,将給投資者造成爲上市而調節利潤的印象。
此外,有些企業關聯方關系複雜,組織機構不清,投資關系複雜,公司之間相互持股、交叉持股。有的通過複雜的關聯交易達到虛增利潤的目的,有的企業,母子公司同時經營一項業務,存在明顯的同業競争問題。
會計處理方法需與國際接軌
由于目前我國民營企業基本上都執行企業會計制度或行業會計制度,與國際會計準則相比有較大差異,主要體現在:
對于固定資産的會計處理不當
如未資本化自行研制的工具設備,未注銷已棄置的固定資産,集團内企業資産折舊政策不統一、未提足折舊等問題。
缺乏研發費用的詳細記錄,難以進行合理的财務處理及費用資本化。
由于我國《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研究開發費用不可以資本化,應當計入當期損益;而國際會計準則允許開發費用在符合一定條件時資本化,并在資産的受益期内進行合理分攤。由于準則的差異以及企業财務人員意識不強,對企業發生的研發費用缺乏詳細的記錄,包括費用發生的原始憑證、明細記錄、研發産品或技術的市場及商業前景分析、同類産品或技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等資料。
資産減值準備金普遍提取不足
有些企業的客戶信貸政策過于寬松,應收賬款數額巨大,壞賬準備金不足。
我國會計制度往往對應收款項采用賬齡分析法,以年度爲單位進行賬齡分析,按相應比例計提壞賬準備;而根據國際會計準則,1年以上往往要求全額計提壞賬,1年以内的部分也要按月進行劃分,對超過信用期限的應收款都要計提壞賬。而對存貨跌價準備、固定資産和無形資産減值損失的計提方面,往往也存在不計提或計提不足的問題。
大多數企業以開具銷售發票爲時點确認銷售收入,與國際會計準則不一緻。
國際準則更強調交易的實質,而不僅僅是根據形式來判斷銷售是否成立。此外,有的行業或公司大量采用現金交易,缺乏原始憑證或憑證不完整,造成現金交易收入難以确認。
職工福利與獎勵基金的會計處理與國際會計準則不符,社會保險及職工福利未繳足、相關開支也未在會計報表中正确反映。由于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和加強過程中,不少公司特别是民營企業出于節約費用的考慮,少繳或不繳各項社會保險,這方面的問題引起國際審計師及律師的擔憂和格外關注。
稅收問題
不少民營企業出于節約成本的考慮,有意或無意地漏報應交稅金。但在上市時,要給投資者一份真實、準确、完整的答卷,就需要反映企業的真實盈利水平,這就引發了補繳稅款的問題。有些企業無法提供稅務機關授予的文件以證明其應享有的稅務優惠。有些企業認爲,他們繳納的是定額稅,與稅前利潤極不配比,卻不能提供有效的稅務文件。有些企業未在其會計記錄中正确反映應交增值稅或增值稅抵扣依據不合規。
治理結構需規範
有些企業财務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存在會計記錄不完整以及會計政策不連貫等問題。
不少民營企業由于是家族式管理,往往由老闆一人說了算,沒有完整的書面财務管理制度。在資金管理、對外投資、借款、費用報銷等方面,執行一支筆簽字,而不是按明确規範的制度進行管理。不少企業會計記錄不完整,原始憑證不齊全,批準、簽字不完整,常常存在無正規發票、白條充抵等問題。有的企業會計政策不一緻,前後年度不連續,往往是由老闆決定,或是按稅務要求進行變更。有的原始憑證如出庫單、入庫單、銷售發票号碼不連續,格式不統一,這些都容易引起國際審計師對其财務數據真實性的懷疑和擔憂。
公司資産與個人資産分不清
不少民營企業存在老闆個人的資産、賬戶和公司的資産、賬戶混在一起,導緻産權關系不清,造成在會計處理上難以進行準确地确認和計量。比如,有的企業老闆以個人名義開立賬戶,企業的資金收入、支出也通過個人賬戶結算。
注冊資本不實
有些改制後的企業是在改制過程中存在不規範的問題,爲了增加注冊資本,往往通過評估增加固定資産、土地、非專利技術價值等手段,直接調增資産和資本公積;有的通過一筆注冊資金,循環注冊,成立多家子公司,以達到成立集團公司的目的,給外界造成規模強大、實力雄厚的印象;有的通過一些不規範的會計師事務所和評估事務所,出具不實的淨資産審計和評估報告,達到虛增注冊資本的目的。
在海外上市的道路上,企業要通過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報表審計和内控審核,不少公司的海外上市失敗主要源于這些環節。那麽,對于緻力于海外上市的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來說,在财務上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呢?
備齊資料
海外上市前,在接受國際審計師審計的過程中,企業需要準備完整的财務報表,包括過去3個完整會計年度的資産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重組完成後最近1年的資産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審計報告的有效期爲6個月。
另外,根據上市的有關規定,一般要求公司提供上市後兩個年度的盈利預測報表,包括損益表、資産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公司必須依照過去的趨勢,按照業務類别、按月、按季或按照已簽訂的合同,分不同客戶和區域編制盈利預測報表。公司必須提供合理的基礎假設,在獨立财務顧問或審計師的指導、幫助下編制盈利預測報表。
公司管理層需要準備管理層分析報告,分業務類别或區域分析财務貢獻,與上一會計期間表現進行對比,包括收入增長率、毛利率、淨利率、淨資産收益率、現金流量等方面的對比分析。管理層還必須對公司未來的發展計劃、募集資金的使用和預計回報、公司的經營風險和應對措施等方面問題,回答金融管理局、國外證券交易所和投資者的提問。
在企業财務資料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有些企業利潤結構中主營業務收入所占比重過低,其他業務收入比重過高,利潤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不夠理想。有些企業非經常性損益占比過大,往往依靠一次性或偶發性的業務來維持盈利,如通過變賣或處置資産、投資股票或其他公司收益、政府補貼、資産出租等收入來扭虧爲盈。
對于有些經濟現象,比如企業上市前營業額激增、上市前業務經營記錄期内财務費用過少以及主要财務指标不合理或有重大波動等異常現象,如果公司對此不能給予合理的解釋,将給投資者造成爲上市而調節利潤的印象。
此外,有些企業關聯方關系複雜,組織機構不清,投資關系複雜,公司之間相互持股、交叉持股。有的通過複雜的關聯交易達到虛增利潤的目的,有的企業,母子公司同時經營一項業務,存在明顯的同業競争問題。
會計處理方法需與國際接軌
由于目前我國民營企業基本上都執行企業會計制度或行業會計制度,與國際會計準則相比有較大差異,主要體現在:
對于固定資産的會計處理不當
如未資本化自行研制的工具設備,未注銷已棄置的固定資産,集團内企業資産折舊政策不統一、未提足折舊等問題。
缺乏研發費用的詳細記錄,難以進行合理的财務處理及費用資本化。
由于我國《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研究開發費用不可以資本化,應當計入當期損益;而國際會計準則允許開發費用在符合一定條件時資本化,并在資産的受益期内進行合理分攤。由于準則的差異以及企業财務人員意識不強,對企業發生的研發費用缺乏詳細的記錄,包括費用發生的原始憑證、明細記錄、研發産品或技術的市場及商業前景分析、同類産品或技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等資料。
資産減值準備金普遍提取不足
有些企業的客戶信貸政策過于寬松,應收賬款數額巨大,壞賬準備金不足。
我國會計制度往往對應收款項采用賬齡分析法,以年度爲單位進行賬齡分析,按相應比例計提壞賬準備;而根據國際會計準則,1年以上往往要求全額計提壞賬,1年以内的部分也要按月進行劃分,對超過信用期限的應收款都要計提壞賬。而對存貨跌價準備、固定資産和無形資産減值損失的計提方面,往往也存在不計提或計提不足的問題。
大多數企業以開具銷售發票爲時點确認銷售收入,與國際會計準則不一緻。
國際準則更強調交易的實質,而不僅僅是根據形式來判斷銷售是否成立。此外,有的行業或公司大量采用現金交易,缺乏原始憑證或憑證不完整,造成現金交易收入難以确認。
職工福利與獎勵基金的會計處理與國際會計準則不符,社會保險及職工福利未繳足、相關開支也未在會計報表中正确反映。由于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和加強過程中,不少公司特别是民營企業出于節約費用的考慮,少繳或不繳各項社會保險,這方面的問題引起國際審計師及律師的擔憂和格外關注。
稅收問題
不少民營企業出于節約成本的考慮,有意或無意地漏報應交稅金。但在上市時,要給投資者一份真實、準确、完整的答卷,就需要反映企業的真實盈利水平,這就引發了補繳稅款的問題。有些企業無法提供稅務機關授予的文件以證明其應享有的稅務優惠。有些企業認爲,他們繳納的是定額稅,與稅前利潤極不配比,卻不能提供有效的稅務文件。有些企業未在其會計記錄中正确反映應交增值稅或增值稅抵扣依據不合規。
治理結構需規範
有些企業财務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存在會計記錄不完整以及會計政策不連貫等問題。
不少民營企業由于是家族式管理,往往由老闆一人說了算,沒有完整的書面财務管理制度。在資金管理、對外投資、借款、費用報銷等方面,執行一支筆簽字,而不是按明确規範的制度進行管理。不少企業會計記錄不完整,原始憑證不齊全,批準、簽字不完整,常常存在無正規發票、白條充抵等問題。有的企業會計政策不一緻,前後年度不連續,往往是由老闆決定,或是按稅務要求進行變更。有的原始憑證如出庫單、入庫單、銷售發票号碼不連續,格式不統一,這些都容易引起國際審計師對其财務數據真實性的懷疑和擔憂。
公司資産與個人資産分不清
不少民營企業存在老闆個人的資産、賬戶和公司的資産、賬戶混在一起,導緻産權關系不清,造成在會計處理上難以進行準确地确認和計量。比如,有的企業老闆以個人名義開立賬戶,企業的資金收入、支出也通過個人賬戶結算。
注冊資本不實
有些改制後的企業是在改制過程中存在不規範的問題,爲了增加注冊資本,往往通過評估增加固定資産、土地、非專利技術價值等手段,直接調增資産和資本公積;有的通過一筆注冊資金,循環注冊,成立多家子公司,以達到成立集團公司的目的,給外界造成規模強大、實力雄厚的印象;有的通過一些不規範的會計師事務所和評估事務所,出具不實的淨資産審計和評估報告,達到虛增注冊資本的目的。
閱讀:554次
上一篇:如何在新加坡注冊公司
下一篇:國外公司架構
國外公司常見問題相關内容推薦:
精彩圖文專題推薦
網站熱點推薦
- 香港公司信息查詢閱讀:63727 次
- 注冊香港公司的費用明細閱讀:44289 次
- 注冊香港公司的流程閱讀:36962 次
- 一文一圖輕松讀懂VIE結構【開曼、香港、BVI與VIE】閱讀:18508 次
- 美國開分公司子公司的條件【美國辦分公司如何做】閱讀:9429 次
- 注冊開曼公司的好處 優勢閱讀:7803 次